沒有了超酷的紐約工作室和電動滑板 Casey Neistat的daily Vlog還剩下什麼?

在離開daily vlog三年多後,Casey Neistat在9月9日發布的一支影片的片尾,打上「new vlog los angeles」的字樣,似乎暗示著回歸daily vlog的行列。之後的一周,他幾乎天天上傳,新的vlog依舊很有人氣,每支影片的觀看數在兩天內都會破百萬,但就其內容來說,和以前的vlog相比,似乎少了一些悸動。

閱讀全文〈沒有了超酷的紐約工作室和電動滑板 Casey Neistat的daily Vlog還剩下什麼?〉

抓拍時代動盪下的中國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

「事實並不有趣,重要的是看待事實的觀點。」

    ——亨利·卡蒂爾-布列松(Henri Cartier-Bresson)

亨利·卡蒂爾-布列松(Henri Cartier-Bresson)是20世紀法國著名的攝影家,年少時曾立志成為畫家,因為在繪畫領域的學習,讓他培養出重視影像構圖和畫面均衡的品味。1930年代,布列松開始投身攝影創作,並旅居各地,同時在報章雜誌上發表作品。1947年,他和好友羅伯特.卡帕(Robert Capa)和大衛.西蒙(David Seymour)共同創辦了專事報導攝影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(Magnum Photos)。他所提出的"決定性瞬間"攝影理論,對後世的攝影人有極大的影響,被譽為"現代新聞攝影之父"。

閱讀全文〈抓拍時代動盪下的中國 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〉

Metropolis, Alan Schaller眼中疏離的大都會

Berlin Memorial/ 柏林浩劫紀念碑

剛開始接觸到Alan Schaller的攝影作品,是追蹤Instagram上的街拍相關的hashtag後所推送的。他的攝影風格相當洗鍊,令人目不轉睛,黑白的攝影總是令人不自覺地感受到光影的存在。直到這次台北徠卡之家展出《Metropolis 大都會》攝影展,集結他在各地的攝影作品,才有機會親自目睹這位英國街拍攝影師眼中的各個國際大城市,是怎樣的味道。

閱讀全文〈Metropolis, Alan Schaller眼中疏離的大都會〉

旅人漂流物語/旅途上的奇妙緣分

「你們是台灣人嗎?」

歷經折騰,終於到了Hallstatt,準備享用當地的鮮魚大餐的我們,忽然聽到鄰桌傳來這樣一句話。

「對呀。」

「沒事,就是聽到你們的口音,覺得應該是台灣人。只是想打聲招呼而已。」

「要不要一起坐?」

「可以嗎?」鄰桌打扮入時的男子半興奮半不好意思地回應我們。

「當然可以呀!」

這就是我們和丁丁在Hallstatt相遇的開始。

閱讀全文〈旅人漂流物語/旅途上的奇妙緣分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