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Film Review】Nymphomaniac Volume I & II / 性愛成癮的女人

Nymphomaniac應該是Lars von Trier近幾年最容易觀賞的電影了!雖然一樣是挑戰道德議題無極限,再加上大量裸露下體的鏡頭,但是此片的敘事結構相對來說則較為單純,一般觀眾比較不容易產生觀賞障礙。

這部驚世駭俗的女性情慾片一開始就以兩分鐘的黑幕開頭,似乎要觀眾把感官凝聚,細細地聆聽片中的聲音(因為畫面上沒啥好關注),然後慢慢以舞台式的布景和雨滴開展故事,建立起事件的發生地,然後再點出疑似有人倒臥在雨中,彷彿女主角Joe倒臥的地方是舞台上聚光燈聚集處,而男主角Seligman出門買東西則是經過舞台兩旁的通道,打光、拍攝雨滴等等都極為舞台化。這樣的開場,彷彿2003年他導的Dogville再現。

Seligman把Joe帶回家安置之後,就開始進入Joe的故事了。Joe對Seligman敘述她情慾開展的方式,有如<一千零一夜>裡,山魯佐德(國王妻子)和山魯亞爾(國王)所訴說的故事一般,不斷有新意卻又總是下回分曉,像魚鉤誘惑著魚似地,不斷地誘惑Seligman和觀眾(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兩集一次看完,看完第一集果斷買了第二集的票!沒辦法不接著看)。導演在不同段落的故事裡,大玩不同的性體驗(自慰、濫交、多P、跨族裔、性虐待、女同)和多樣的攝影風格,也有點像是Quentin Tarantino的Kill Bill,多種享受一次擁有 (不可否認兩個導演都玩瘋了!)

Joe是性慾的實踐論者,她彷彿是一個性的修道者,用各種性體驗來豐富並體會自己的人生;而相對於Joe,觀眾對於Seligman所知甚少(unreliable narrator?),只知道他學識淵博,對於音樂、文學、哲學、數學都極有涉獵,但不曉得他的職業。他宣稱自己是無性之人,從來沒和人發生過肉體關係,對於性的理解,都僅止於文學理和哲學上的想像。Lars von Trier創造出有如兩極對立的主人公,安排他們在一個沒有任何性相關擺設的小屋房間內,作關於性的對談。Joe自述的故事本就讓人覺得曲折離奇,Seligman引用各種學問所做的評論,更加深了故事的層次,賦予它另一種層次的意涵。而Joe從一個狂放的性體驗者逐漸走向無性的、彷彿修女一般的人生,卻開啟了無性者Seligman充滿好奇的第一次,敘事所引發的意念上的誘惑,有時比親身經歷還更引人入勝。

劇中除了敘事者Joe和評論者Seligman之外,唯二有名字的男性角色就是Jerome和Joe的兒子Marcel(果真只有進入婚姻的有名字,其他的性伴侶都是浮雲啦!)。Jerome是唯一一個貫串Joe的故事的角色,既是Joe的初體驗,也是她兒子的爹,而且他的signature move (3+5, 傳教士3次,背後式5次)也在開頭為Joe破處(肉體疼痛),又在故事的最後和Joe的女弟子P發生關係,讓Joe心痛無比。

這部片雖然有大量裸露鏡頭,考驗人的感官極限,但真正挑戰人性的,反而不在裸露鏡頭裡,而是在電影揭露的道德議題上。不管是傳統社會可能對於Joe這樣探索自身情慾的女性所可能提出的批判(她也在說故事的過程中數度批判自己,可見腦中還是深受傳統社會價值影響),P和Jerome對她的背叛,和Seligman撇下Joe對他所稱無性者的信任,試圖想要在Joe睡覺時侵犯她,都比那些裸露或者性虐鏡頭,更讓人由衷顫抖。

【Film Review】Kano

從<海角七號>、<賽德克.巴萊>到2014年的<Kano>,魏德聖呈現給觀眾的,是越來越細緻的台灣歷史;那些我們不曾在國立編譯館編纂的歷史課本裡面讀過的,真正屬於台灣的故事。

<Kano>在上映之初,曾受人批評為過於親日,甚或皇民化,過度美化日治時代。然而觀賞過後,發現這部片其實是用相對客觀的視角描述1930-44年的台灣社會概況。雖然是日治時代,官方語言為日語,但台灣人私下溝通則交雜了台語和客家話和原住民語,劇中某些日本人對於台灣棒球隊,尤其是原住民的鄙夷之情更是真實呈現。雖說導演和編劇肯定為了戲劇張力添加了一些情節,但大體來說,當時的社會紛圍是完全可以透過這個故事來體會的。

片中嘉農棒球隊曾被嘲笑為雞尾酒球隊(日本人、漢人和原住民組成的球隊),近藤教練對此歧視的說法表示:是哪個人種都無所謂,重點是對於棒球的熱情!我認為馬志翔和魏德聖似乎是藉此諷今,因為當時的嘉農棒球隊,可以融合擅長打擊的漢人,擅長跑壘的原住民,和擅長防守的日本人,組成一支球隊,威震甲子園,而今日的藍綠陣營卻各執己見,鎮日勾心鬥角,無法勾勒出國家的願景,讓人民無所適從。微觀地說,<Kano>講的嘉農棒球隊的故事,但廣義的說,<Kano>講的其實是超越時代的精神,以台灣人的打拼精神作基底,透過合作,發揮出最大的力量。

片中所提及的嘉南大圳和建造者八田與一,為這部電影增加了歷史的真實感,但也受人批評為刻意彰顯日本建設台灣的歷史,並沒有平衡報導,同樣在片中表現日人對殖民地的打壓。這部分我則認為,八田與一對於建設台灣的功勞的確很大,而當初日本政府不管是建設鐵路或者水庫,一方面的確是從台灣盜取資源,一方面則是真的以海外殖民地的規模來建設當地。當時的台灣民眾對於八田與一的崇敬,是可以理解的。

可能因為是歷史懷舊電影,<Kano>的拍攝上也很有<三丁目的夕陽>系列的味道。我雖然看棒球賽的時間不長(從2006年第一屆的世界棒球經典賽才開始),但每次看到中華隊在球場上面對其他國家代表隊的拼勁,總會被激發滿腔熱血,變身幾日球迷來為中華隊加油吶喊。而我認為<Kano>的故事背景,就是我們今日對於國球熱血的原點。<Kano>是關乎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、還有我們的拼鬥精神的一部電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