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Documentary Review】威尼斯,我愛你/The Venice Syndrome

市場上已經不乏許多以<xxx,我愛你>為名的城市電影,大部分都是以城市作為背景,勾勒一點浪漫情節,以滿足人們對於那些城市的想像,又或以此來宣傳這些城市。一開始看到<威尼斯,我愛你>片名時,有種複製這種城市行銷電影的味道(或是台灣翻譯一大抄),但看完這部片,才發現片名翻譯的一大用心。

 

這部紀錄片呈現了資本主義帶來的觀光業和房產業入侵,侵蝕了在地居民的生活空間,甚至基礎設施(如醫院、郵局、銀行等)也一併轉移至島外的本土地區,加速了本地居民的外流。影片中說到2030年,威尼斯將沒有在地居民,完全變成旅客城市。雖然威尼斯住民發起了抗爭,但成效似乎甚低,人們還是不得不棄守,把自己的房子轉賣給一年只來住一次的外國人,要不然就得繳納高額的稅金。片中採訪的人物都贊同威尼斯正在流失原本的文化,轉變成賣給外國人的巨大商品,而旅客也不像以前一樣一來會住兩個禮拜,好好地欣賞威尼斯;現在則是走馬看花,拍些和景物的合照就覺得心滿意足。

片中郵輪MSC Magnifica和威尼斯樓房交會的鏡頭令人震撼,用這鏡頭就足以說明了旅遊業入侵威尼斯,對居民所造成的負面影響。片中的居民,雖然依然愛著威尼斯,卻不得不被迫搬離他們生活了許久的,可能是祖厝的地方。導演透過這部片所展示的,是外表喧囂繁華、內在卻越發空洞的威尼斯,以及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型。想想台灣目前房地產高漲的景況,建商買地養地,然後大量興建高價的房產,及大埔事件中,苗栗縣府強行拆除張藥房的行為,似乎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旅遊業和房地產業對於一個地區發展到底是好事或壞事,抑或是一種侵略?

【Film review】若無其事的寧靜/おだやかな日常

在今年台北電影節就看到對杉野希妃的介紹,當時影展把她列為焦點影人,而介紹的幾部片當時都很想看,但苦於時間不湊巧,最後只好作罷。但25日意外在真善美看到這部電影,便毫不猶豫地買票進場了。不可否認有些事情真的很靠緣分,就連看電影也是。

這又是一部關於日本311核災的電影。去年金馬影展,園子溫的<希望之國>講的是災區鄰近地區的災後景況,還有家族被核災撕裂的故事;<希望之國>裡的某些象徵手法,讓人覺得難解甚或極端,但這類型的議題還是吸引著我。<若無其事的平靜>相對來說是比較寫實地呈現核災後的東京,雖然似乎距離災區很遠,但對於輻射的恐懼卻不斷著侵蝕著人心,人們並沒有像災難電影中演的,在災後變得更加團結,反而是不斷分裂...

杉野希妃飾演的紗榮子,本來有個美滿幸福的家庭,但311發生的當天,她打不通丈夫和住在災區的自己父母的電話;隔天父母雖然回電報平安,但丈夫回家卻是告訴她,因為大地震反而發覺自己更愛小三,於是想要離婚,她的世界隨即崩塌。她必須在輻射慢慢擴散到東京的狀況下,每天交代上幼稚園的女兒要戴口罩,而因為擔心,她要求幼稚園老師聯繫政府來檢測幼稚園的輻射值,卻引來其他媽媽們的強烈反彈,叫她不要「引發恐慌」和「教壞小孩」。她為了小孩好的特立獨行,在日本這樣一個什麼都要求要和大家一樣的社會,完全行不通,最後弄得整天接到無聲恐嚇電話,信箱裡總是裝滿恐嚇信或者垃圾。在外在充滿著惡意的世界裡,這樣一個單親媽媽或許還可以勉強帶著一個女兒活著,隨時告訴自己要堅強,但她老公回家要把行李帶走,留下離婚申請書,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徹底崩潰、再也撐不下去的她開了瓦斯,要和小孩一起自殺,但這時無神經又從未謀面的隔壁鄰居由香子(篠原有希子)從隔壁後院爬過來相救。她們就像兩個寂寞的靈魂,因為之前都不曉得彼此的存在,只能一個人對抗冷酷的世界,而沒有太多人懂得她們在擔憂著什麼;而終於見面之後,她們似乎各自都有了力量,可以堅守她們的信念。

這整部電影劇情雖然平實,處理的課題很小,但兩位女主角的演技都很不錯(尤其是哭戲部分),精準地傳達了災後人心惶惶,但日本這個均質化的社會,卻一直要大家相信發生的恐怖災變沒有什麼,要大家活在若無其事的日常之中,好像什麼都不曾發生過。角田真一的攝影,對於光線的處理非常棒,查了一下發現他是岩井俊二的御用攝影師(之前是筱田昇),難怪鏡頭這麼清透有美感。